科恩女士, 一位年迈的犹太女士, 打电话给她的旅行社.
“我想去印度看看古鲁 (印度教大师).”
“科恩女士, 不要去印度! 那里拥挤, 炎热, 对您来说太辛苦了.”
“我想去印度, 看看古鲁.”
“您去了可以吃什么? 食物太辣, 水又不能喝. 您会得伤寒, 疟疾……为什么要折磨自己? “
“我想去印度, 看看古鲁.”
代理人摇了摇头, 为她安排旅程.
科恩女士到达了印度. 她没有被拥挤的人群吓倒, 反倒是直接走向修道院.她加入了一条巨长等候见大师的队伍.
古鲁的助手告诉她, 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见到大师.
她说 “没问题.”
最终她到达了那扇金色的大门. 助手十分慎重地告诉她, “你只能说三个字.”
她说 “没问题.”
她被领进了殿内. 充满智慧的大师坐在那里, 对着排在科恩女士前头十分爱戴他的访客给予精神上的祝福.
就在她要走到古鲁面前时, 助手再次提醒她: “记住, 只有三个字.”
她走到大师面前, 直视着他的眼睛, 说: “班, 回家!”

Mrs. Cohen, an aging lady, called her travel agent.
“I want go to India and see the guru.”
“Mrs. Cohen, not India! It’s crowded, hot, and too difficult for a lady alone.”
“I want go to India and see the guru.”
“What will you eat? The food is too spicy. You can’t drink the water. You’ll get typhoid, malaria… Why torture yourself?”
“I want go to India and see the guru.”
The agent shakes his head, and makes the arrangements.
Mrs. Cohen arrives in India. Undeterred by the crowds, she makes her way to the ashram.
She joins an enormous line of people waiting to see the guru.
His assistant tells her that it will take at least three days to reach the guru.
“That’s OK.”
Eventually she reaches the golden door. The aide tells her firmly, “You can only say three words.”
“That’s OK.”
She is ushered into the inner sanctum. The wise guru is seated, bestowing spiritual blessings on the eager visitors ahead of Mrs. Cohen.
Just before she reaches him, the aide reminds her, “Remember, only three words.”
She reaches the guru, looks him straight in the eye, and says:
“Ben, come home!”

这笑话一开始有点玄, 引出读者的好奇, 为什么这位生活丰裕的犹太老太太这么执着一定要那么辛苦地去又远又不是很舒适的印度? 在这悬疑之下, 读者就自然地紧跟着这位意志坚定的犹太老太太来到了印度宗教精神导师古鲁的住处.
不论是旅行社朋友提出旅程的艰难, 环境与食物的危险, 金钱的花费, 甚至在古鲁大师门口要等上三天等, 她几乎是面如坚石地说没问题且继续勇往直前. 至于好不容易见到这大师, 也只能说三个字, 她仍说没问题. “班, 回家!” 这三个字也成了整个笑话的钥匙.

“班” (Ben) 是犹太名字 “班杰明” (也就是圣经中”便雅悯”) 的简称. 原来这著名的印度教精神导师竟是犹太人! 另外 Ben 也是希伯来文 “儿子” 的意思. 啊, 这毫无畏惧的犹太老太太就是这古鲁的妈妈! 这位犹太妈妈姓柯恩 (Cohen), 也就是圣经中祭司的意思. 许多现代犹太人姓柯恩的, 大家都觉得可能是祭司的后代. 柯恩女士直视古鲁, 跟他说的意思好像是 “儿子, 别闹了, 给我回家去!” 犹太人信从佛教, 对整个犹太民族来说还是存在着被同化的危险, 犹太人会笑也心知肚明犹太妇女在整个民族生存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 民族认同与犹太妈妈也常是犹太笑话的题材.

这笑话道出犹太妈妈大无畏的特质: 无论儿子如何优秀, 何等有名, 犹太妈妈还是直接发号施令, 无论儿子躲到天涯海角去, 犹太妈妈仍会翻山越岭把他给找出来. 因犹太人被排挤的困境, 犹太妈妈帮助孩子们成功真是不遗余力, 因为成功代表着可以有保障地生存下去, 因此犹太妈妈的母爱中满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而自己是否表现得优雅或得当都不在她们的考量范围内了. 笔者的犹太朋友说在 “虎妈” 或 “直升机妈妈” 这些称号流行起来以前, “犹太妈妈” 早已存在, 代表着 “极为强势,” “满有魄力” 的妈妈作风.

借着这笑话, 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犹太人在属灵层面的追求, 让我们更明白如何将由他们而出的弥赛亚更合宜地介绍给他们.

二十世纪中叶后, 部分犹太人开始喜欢研究佛学, 这些犹太佛教徒有一个特别的称号, 叫 JewBu. 原因可能是佛教与基督教和回教相较之下, 佛教更像是一种哲理教育, 因为重点不在讲论 神本身. 一些犹太佛教徒表示佛教中的禅宗冥想帮助他们解决对 神知道的多, 但感觉少的窘境.

虽然有些现代犹太人在以色列建国以后十分希望把犹太人与犹太教的等号去除, 但独一真神, 并且不可敬拜别 神还是他们根深蒂固的信念. 有个犹太笑话说, 一个犹太孩子从学校回来说同学们告诉他, 神是圣父, 圣子, 和圣灵三位一体的 神, 犹太爸爸马上大怒说, “不对,不对, 不要听他们胡扯, 神只有一位, 不是三位, 只是我们家不信祂…”

我们如果知道犹太人对基督教的刻版印象是那信 神有三位的 “邪教”, 或是跪拜耶稣雕像, 敬奉马利亚与很多圣者雕像的信仰, 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他们对没有冥拜仪式的佛教反而没有什么戒心 (因为极小部分的小乘佛教是没有冥拜佛陀的仪式). 因着十字军东征与希特勒大屠杀并对基督教教义的误解, 他们对基督教的抵挡目前是无可避免的强烈.

感谢主, 我们因此更知道如何澄清犹太人对基督教的误解. 笔者也温馨提醒弟兄姊妹们, 在介绍耶稣的时候可以不必为 “三位一体” 发生不必要的争执, 但竭力活出耶稣的爱, 在他们同意下为他们的需要带着信心迫切祈求祷告, 这些都让 神更容易介入他们的生命. 住在以色列信主的犹太朋友告诉我们, 他们常常直接为犹太人的需要当场祷告, 因为 神真是听祷告, 如为搭乘的犹太计程车司机奉耶稣的名祷告, 消除他脚极为肿痛的问题, 他马上得医治等, 因为父 神常常用神迹奇事将祂的选民带到耶稣的面前, 让我们彼此激励, 多在这奇迹中有份.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