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全套的巴比伦塔木德
Reuvenk / CC BY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塔木德” 是仅次於希伯来圣经最重要的犹太教经典. “塔木德” 一字的希伯来原文是 תַּלְמוּד (“Talmud”), 意思是 “研究” (study). “塔木德” 研究什麽呢? “塔木德” 研究的是 “米示拿” - 主後三世纪初结集成书的犹太拉比口传教导. (关於 “米示拿”, 请参阅犹太教的经典 (1) - 米示拿一文)
从形式上说, “塔木德” 是主後三到六世纪的犹太拉比对 “米示拿” 的注释. 在 “塔木德” 的一页当中 (见下图), 中间 (用红线圈起来) 的部分是 “米示拿” 的文字, 而周围的文字则是犹太拉比对这段 “米示拿” 的讨论, 称为 “革马拉” (希伯来字 גְמָרָא, “Gemara”), 意思是 “学习” (learning). 附带一提, 尽管 “米示拿” 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 但 “革马拉” 却是用亚兰文加以记录的. 这反映出这段期间希伯来文的日渐式微, 就连犹太拉比的妥拉讨论也逐渐用亚兰文取代希伯来文.
既然 “米示拿” 记载的主要是 “哈拉卡” - 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遵行圣经诫命的具体细则, “革马拉” 所记载的犹太拉比讨论自然而然也是以 “哈拉卡” 为主, 但不限於 “哈拉卡”. 比方说, 除了 “哈拉卡”外, 犹太拉比也会讨论圣经, 因此 “革马拉” 也包含了许多 “哈葛达” - 犹太拉比的圣经注释. 另一方面, 虽然 “革马拉” 包括了 “哈拉卡” 和 “哈葛达”, 但 “革马拉” 并没有对 “哈拉卡” 和 “哈葛达” 作出任何明确的分段, 读者需要根据内容自行判断. 从本质上说, “塔木德” 可以说是主後三到六世纪犹太拉比口传妥拉的大成, 并以讨论的形式加以记录.
“塔木德” 有两个版本, 分别是 “耶路撒冷塔木德” (Jerusalem Talmud) 和广为人知的 “巴比伦塔木德” (Babylonian Talmud). 一般来说, 如果单单提到 “塔木德”, 指的是 “巴比伦塔木德”.
作者, 成书时间与地点
“耶路撒冷塔木德” 成书时间较早, 大约是主後五世纪, 作者是以色列地的拉比们. 虽然称之为 “耶路撒冷塔木德”, 但这些拉比其实都是住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的拉比, 因此 “耶路撒冷塔木德” 事实上成书於加利利地而不是耶路撒冷. “巴比伦塔木德” 成书时间则较晚, 大约是主後六~七世纪, 作者是巴比伦 (今日的伊拉克) 的拉比们, 成书於巴比伦地区.
如前所述, “塔木德” 记载主後三到六世纪的犹太拉比对 “米示拿” 的讨论, 而这些拉比被称为 “阿摩拉” (亚兰文 אמורא, “Amora”), 意思是 “说话者” 或 “发言人”. 但不像 “米示拿” 的编纂者 (拉比犹大和他的学生) 为人所熟知, “塔木德” 的编纂者选择隐藏他们的身分, 因此我们如今并不清楚 “塔木德” 的编纂者到底是谁.
内容与架构
既然 “塔木德” 在形式上相当於 “米示拿” 的拉比注释, “塔木德” 的架构基本上也依循 “米示拿” 的架构, 同样分为六卷书 (seder) (请参阅犹太教的经典 (1) - 米示拿一文). 另一方面, “塔木德” 中 “革马拉” 的内容远远超出 “米示拿” 的范围, 不但包括了 “哈拉卡” 和 “哈葛达”, 并且犹太拉比在他们的讨论中触及了当时犹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巴比伦塔木德” 全部约有两百五十多万字.
对後世的影响
“塔木德” 无庸置疑是除了希伯来圣经外最为重要的犹太教经典. 主後六~七世纪 “巴比伦塔木德” 的成书标志着拉比犹太教 (Rabbinic Judaism) 从成形期迈入成熟期, 至此拉比犹太教在普世所有犹太人心中定为一尊, 成为唯一的犹太教. 并且在接下来一千多年当中, “塔木德” 研究始终独领风骚, 一直是犹太拉比学院 (Rabbinic Yeshiva) 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当然, 时至今日, 随着拉比犹太教的没落与现代犹太教的兴起, “塔木德” 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 如今除了犹太拉比和正统犹太教徒 (Orthodox Jews) 外, 很多犹太人甚至可能从来没有读过 “塔木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塔木德” 对於过去一千多年以来犹太文化, 历史, 与传统的形成, 有着至关重要而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