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在瑞士巴赛尔召开的第一届锡安主义代表大会)
锡安主义 (希伯来文 צִיּוֹנוּת, “Tziyyonut”, Zionism) 是十九世纪晚期从欧洲兴起的提倡犹太人重返以色列地建立家园和以色列复国的政治运动. 锡安主义与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息息相关. 可以说若是没有锡安主义运动, 就没有以色列的建国.
“锡安” (希伯来文 צִיּוֹן, “Tziyyon”, Zion) 是旧约希伯来圣经对于耶路撒冷的代称, 诸如:
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
列王纪上8:1
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列王纪下19:21
历世历代以来, 犹太人在逾越节和赎罪日的最后总会彼此祝福说, “明年在耶路撒冷!” (希伯来文 לשנה הבאה בירושלים), 充分表达出他们对回归 神赐给他们永远为业之地的期盼之情.
犹太人对回归故土的期盼以及欧洲国家反犹太主义的日渐猖獗导致了19世纪晚期锡安主义运动的诞生. 尽管历世历代都有犹太人陆续回归以色列地, 但从1870年到1897年短短20几年间, 就有超过20个新的犹太屯垦区由锡安主义者在以色列各地建立. 这些锡安主义者从当时统治以色列地的奥图曼土耳其政府手中用天价购买不值一文的不毛之地, 将沼泽改为良田, 努力建设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与此同时, 1894年一位法国军官阿尔弗德·德雷弗斯 (Alfred Dreyfus)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诬指为德国间谍, 还因此冤枉下狱, 原因就只是因为他是犹太人. 尽管阿尔弗德·德雷弗斯 (Alfred Dreyfus) 后来获得平反, 但欧洲犹太人因此普遍意识到若是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 他们在世界上永远是受压迫的少数民族,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
1895年, 来自匈牙利的维也纳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赛 (Theodor Herzl) 为了回应阿尔弗德·德雷弗斯 (Alfred Dreyfus) 的案子而写了 <<犹太国>> (The Jewish State) 一书, 提倡在以色列地建立独立自主的犹太国家. 从此西奥多·赫赛 (Theodor Herzl) 的余生都不断在为锡安主义奔走. 他不但是锡安主义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 后来也被尊为以色列的国父, 尽管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机会看到以色列建国. 西奥多·赫赛 (Theodor Herzl) 在1904年去世.
1897年, 第一届锡安主义代表大会 (the First Zionist Congress) 在瑞士的巴赛尔召开, 由西奥多·赫赛 (Theodor Herzl) 亲自主持, 并有来自19个国家的200多位代表参加. 从此以后锡安主义运动正式诞生, 透过宣传与游说, 积极争取世界各国政治上的支持, 并促使国际组织运用表决来为以色列建国铺路.
1917年, 英国打败奥图曼土耳其帝国, 并取得巴勒斯坦地 (以色列地) 的托管权. 在锡安主义者的积极奔走下, 英国发表了以外相巴尔福爵士为名的 “巴尔福宣言” (Balfour Declaration), 表明英国 “赞成在巴勒斯坦地为犹太人建立国家”.
1939年, 英国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并在德国的压力下发表了 “白皮书”, 宣称不再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建立国家, 并大幅限制犹太人每年移民巴勒斯坦地的人数不得超过15000人. 这让当时想逃离欧洲的犹太人无处可去, 等于间接作了纳粹的帮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随着纳粹大屠杀的罪行公诸于世, 世人对惨遭屠杀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心怀愧疚,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因此达到了最高潮. 在锡安主义者的积极努力奔走下,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无不欢欣庆祝, 但阿拉伯国家拒绝了联合国的决议, 并决定发兵除灭巴勒斯坦地的所有犹太人.
1948年5月14日, 当英国退出所托管的巴勒斯坦地时, 巴勒斯坦地的犹太人在大卫·本·古里安 (David Ben-Gurion) 的领导下发表了独立宣言, 宣布以色列的建国, 当天也爆发了 “第一次以阿战争”, 有7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军进攻以色列, 企图消灭以色列和所有的犹太人, 但结果以失败告终. 以色列非但没有被消灭, 反而独立建国成功, 实现了锡安主义者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