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gation of the Northern Kingdom of Israel, bearing gifts to the Assyrian ruler Shalmaneser III, circa 840 BCE,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Glasg),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所羅門王死後, 以色列王國分裂為由十個支派組成的北國以色列和由猶大和便雅憫兩支派組成的南國猶大. 主前722年, 亞述大軍攻陷北國以色列的首都撒瑪利亞, 從此北國以色列滅亡. 亞述人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 又將外族人遷徙到撒瑪利亞:

何細亞第九年亞述王攻取了撒瑪利亞、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把他們安置在哈臘、與歌散的哈博河邊、並瑪代人的城邑…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

列王紀下17:6; 24

從聖經字面來看, 似乎北國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被擄到亞述了, 一個都不剩 (儘管聖經並沒有明說是所有的以色列人). 另一方面, 沒有任何歷史文獻記載這些被擄到亞述的以色列人以後的事, 似乎他們已經完全同化於外邦人. 因此基督徒一般認為, 北國的以色列人已經完全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 而稱之為 “以色列失落的十個支派” (註: 因為北國以色列是由十個支派組成).

但果真如此嗎? 首先, 歷史資料顯示, 古代中東強權諸如亞述和巴比倫通常只擄去戰敗國中占總人口少數的社會中上階層的權貴階級和有錢人等菁英份子, 而留下占大多數的平民. 而亞述和巴比倫之所以擄去那些社會的菁英份子的原因是為了消弭未來可能的叛亂. 歷代志下34章清楚顯示, 並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被擄到亞述:

約西亞王十八年、淨地淨殿之後、就差遣亞薩利雅的兒子沙番、邑宰瑪西雅、約哈斯的兒子史官約亞、去修理耶和華他 神的殿。他們就去見大祭司希勒家、將奉到 神殿的銀子交給他.這銀子是看守殿門的利未人、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猶大、便雅憫眾人、並耶路撒冷的居民收來的。

歷代志下34:8-9

猶大王約西亞即位之時, 北國以色列早已滅亡, 因此 “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 指的正是北國以色列餘剩的百姓.

比較可能的實際情形是: 當北國以色列滅亡時, 亞述將北國的菁英份子擄到亞述, 而將大部分平民留在以色列地. 被擄到亞述的以色列人可能多數都被同化, 失去以色列人的身分. 至於北國以色列餘剩的百姓, 一部分留在當地, 並與從外地遷入的異族通婚, 成為後世所謂的 “撒瑪利亞人“; 另一部分逃到南國猶大, 成為猶大國的子民, 也就是所謂的 “從瑪拿西、以法蓮、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 (歷代志下34:9).

因此北國滅亡以後的南國猶大, 儘管仍然是以猶大和便雅憫兩支派為主體, 但此時的猶大已經不只是原來的猶大和便雅憫支派, 而是包括了以色列十二支派. 從巴比倫被擄回歸以後, 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中仍然有北國以色列的後裔, 有些甚至保留原本支派的身分:

又有女先知名叫亞拿、是亞設支派法內力的女兒、年紀已經老邁、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

路加福音2:36

並且新約時代的猶太人, 並不認為北國的十個支派已經失落了, 而是看待他們自己是完整的以色列十二支派, 就如使徒保羅對亞基帕王所說:

現在我站在這裡受審、是因為指望 神向我們祖宗所應許的.這應許、我們十二個支派、晝夜切切的事奉 神、都指望得著.王阿、我被猶太人控告、就是因這指望。

使徒行傳26:6-7

就像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一樣, 如今的猶太人很可能也包括了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人, 而不只是猶大和便雅憫兩支派的人.

另一方面, 就連被擄到亞述的北國以色列人, 至今也有一部分仍然保留他們的以色列人身分. 比方說, 近年來回歸以色列的衣索比亞猶太人很可能是但支派的後裔, 而印度猶太人則很可能是瑪拿西支派的後裔. 這些猶太人世代遵行諸如割禮和安息日的古老聖經傳統, 但對猶太人被擄回歸後才逐漸成形的拉比傳統卻一無所知, 這一點正是他們是北國以色列後代的有力證明.

北國以色列的十個支派真的失落了嗎? 就算在世人眼中是失落了, 但 神能將他們一個一個都找回來, 就如主耶穌對十二使徒所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馬太福音19:28

參與討論

2 則留言

  1. 展華傳道,寫的非常好! 有聖經依據,有歷史証明! 很多人對此問題不清楚! 謝謝!

  2. 謝謝傳道以聖經來解讀歷史,非常合理,受益良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