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bbutz Kfar Masaryk, by Hynek Moravec,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奇布茲 (希伯來文 קִבּוּץ, “kibbutz”) 是以色列獨有的集體農場. 最早的奇布茲是1909年成立的德剛亞·阿勒夫 (Degania Alef), 位於加利利海南邊.
早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前, 就有許多響應錫安主義運動的猶太移民回歸以色列地, 從當時統治以色列地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手中購買土地, 興建家園. 然而位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邊陲地帶的以色列地卻是充斥著沼澤與沙漠的荒涼不毛之地, 衛生條件奇差無比, 並且大部分猶太移民都沒有農耕經驗, 再加上當地遊牧民族班都因人 (Bedouin) 常常襲擊搶掠猶太移民, 個別的猶太移民家庭實在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獨立生活. 奇布茲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活環境下應運而生.
奇布茲結合了錫安主義和社會主義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的理想, 所有成員共同生活在一個沒有 (或很少) 私人財產, 凡物公用的集體農場裡. 奇布茲供應所有成員一切生活所需, 舉凡衣, 食, 住, 行, 醫療, 教育, 休閒娛樂, 宗教, 治安, 無所不包, 應有盡有. 奇布茲有著自己的學校, 醫院, 以及猶太會堂. 相對而言, 奇布茲的每個成員也都須要貢獻他們一己的心力在奇布茲的生產和建設上, 沒有人能吃閒飯.
奇布茲的治理是民主式而非集權式的. 日常事務由所有成員共同投票選舉出來的委員會來管理. 若是重大事務則召開大會決議, 在大會中所有奇布茲成員都享有同等的發言權和投票權.
大部分奇布茲會分配給每個家庭一棟房子, 但少數奇布茲會將孩子安置在宿舍裡, 由專人負責照顧, 以讓父母能專心勞動與工作. 這在那些環境特別惡劣, 需要大量時間勞動的地方是不得已的措施. 但父母每天在工作之餘, 仍然能夠有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此外, 每個奇布茲都有一個公共的大食堂, 讓所有成員一起用餐, 增進彼此感情與交流.
隨著經濟的變遷, 如今奇布茲不再是單純的集體農場. 大多數奇布茲除了原本的農業外, 還會另外發展工業或觀光業 (如奇布茲旅館), 以維持奇布茲的穩定收入. 很多去過以色列的弟兄姊妹可能都有住過奇布茲旅館的經驗, 例如位於加利利海西岸著名的革尼撒勒 (希伯來文 גִּנּוֹסַר, “Ginosar”) 奇布茲旅館. 根據2011年的統計,以色列大約有270個奇布茲, 生產以色列40%的農產品和9%的工業產品.
奇布茲原本的公有財產制也因著時代的變遷而受到衝擊, 而朝向財產私有化的方向邁進, 新的奇布茲型態應運而生, 比方說, “摩夏夫” (希伯來字 מושב, “moshav”) 類型的奇布茲和 “摩夏夫·施圖費” (希伯來字 מושב שתופי, “moshav shitufi”) 類型的奇布茲成員的家庭就擁有自己的住宅和私有財產. 兩者的差別在於 “摩夏夫” 奇布茲的成員租用奇布茲的土地耕種, 並且大家集資購買所需, 共同銷售生產所得; 而 “摩夏夫·施圖費” 奇布茲則是成員共同擁有土地和生產設備, 並且集體勞動與分享所得. 不管如何, 大部分奇布茲仍然在相當程度上維持著原本的集體生活方式.
對於崇尚個人主義與自由市場經濟的西方社會來說, 奇布茲是一種很奇特的生活方式. 相對於追求競爭與個人成就, 奇布茲尋求的是彼此合作與群體福祉, 以及個人是群體一部分的歸屬感.
(本文摘譯自Wikipedia和Rabbi Wayne D. Dosick, Living Judaism)